【聚焦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凝优势谋新局创一流,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科建设巡礼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摄影:党委宣传部编辑:浏览:10

3个学科再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5个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二……自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华东理工大学有效落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集群化发展为思路,聚焦优势学科,优化布局结构,创新学科建设机制,建成高峰凸显、高原林立、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体系。

 

聚焦优势 实施“两新两大”发展布局

近年来,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关键领域与学科方向,着眼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发展布局,组织实施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强化学科交叉和资源协同,做强、做深、做大“化”字文章,取得显著成效。

学科发展特色鲜明

聚焦新能源领域。聚焦化工、能源领域产业转型,积极布局引领未来能源、低碳高值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重大平台和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上海市“碳中和”基础研究特区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在氢能技术、新化工技术(零碳化工)、新能源材料、新一代核能、先进电池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1年9月,学校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聚焦新材料领域。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积极推进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集成电路材料系一体化建设,成立光敏化学产品工程中心,全方位谋划集成电路产业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围绕国防特种高分子材料、含能材料、复合材料及航空动力装备材料,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与航天、航空、航海等应用单位紧密合作。“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光控软物质科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获批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项目,高活性骨修复体相关成果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

2024年5月,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化工区科创平台投用仪式

聚焦大健康方向。聚焦生物医药工科优势,依托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以及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以生物药、化学药、中药等创制为核心,推动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培养面向健康中国目标的高端人才,为新型药物创制与老龄化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领域产教融合基地、合成生物学概念验证中心等交叉创新平台建设获得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生物医药领域技术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聚焦大安全方向。聚焦能源、信息、经济等产业和社会治理等交叉领域,以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为支撑,布局新的学科方向和增长点,打造以工业产业安全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安全科技和系统安全理念为特色的学术高地,形成支撑“发展与安全”战略的高端智库和技术力量。成立智能传感与仪器研究院,建设智能安全检测与监测重大平台,打造智能传感器与安全预警领域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智能装备安全相关技术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谋定而动方能笃行致远。特色发展既是独特优势,也是必然选择。学校突出学科优势,走出了一条“缘化而立、依化而兴、谋化而强”的办学兴校之路,努力建设成为多学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统筹 深化学科内涵发展

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学校持续推动学科专业优化与调整,布局战略新兴交叉、未来学科,推动学科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工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没有基础学科支撑,一定会面临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瓶颈等问题,难以走远、攀高。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基础学科建设。2021年7月,学校成立数学学院、物理学院,以“化”为龙头,着力推动化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加速发展,完成“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布局,建成支撑一流学科和优势方向的基础学科体系。

2021年7月,学校成立数学学院、物理学院

培育布局战略新兴交叉、未来学科。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着眼开辟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学校超前布局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聚焦碳中和、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化学品)、合成生物、智能传感、安全与社会治理等前沿领域,布局了一批国家急需、关系国计民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学科和未来学科:布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等学位授权点;增设“智能制造工程”等8个新专业;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建设,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材料系等,为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奠定基础。

2021年11月,学校成立集成电路材料系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制定实施《面向2035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人文社科领域交叉融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增强社会学、经济学影响力,强化文科创新理论,以人文精神引领科学教育,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重要作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为指引,以人文社科基地为载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等华理特色智库,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学校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抓住国家学位授权点审核增列、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等契机,学校新增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和工商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机械和社会工作等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体育和图书情报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


对标一流 推动学科建设拔尖筑峰

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集群化发展为思路,充分发挥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导向作用,完善学科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等大学与学科数据填报工作,稳步推进ESI学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取得较大突破。

制定《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办法》,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科分类评估与管理,构建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导向的学科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顺利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再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获评A+,2个学科获评A-,A类学科新增至4个。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1个学科获评A+。2018年,化学新增入选上海市Ⅱ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6个学科新晋ESI全球前百分之一,ESI全球前百分之一的学科数达到11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化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二。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

ESI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参与国际国内权威认证,辐射带动全校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开展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内涵。2019年化学专业是国内第一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认证的理科专业。2018年以来,新增33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认证,其中1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复认证,目前所有招生的可认证工程专业100%通过认证,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首批药学专业认证。商学院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改进体系(EQUI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与商学院毕业生协会(AMBA&BGA)商科教育认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

立足新发展阶段,华东理工大学将始终秉承“国家所需、华理所向”的信念,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学科优化提升行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整合优势学科资源,不断强化学科高点,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增长点,逐步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特、特中求优、优中求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