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前沿】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我校光电限域效应操控可逆聚集诱导发光过程的研究成果
稿件来源: 化学学院 | 作者:化学学院 | 摄影:化学学院 | 编辑:亦枫 | 访问量:42676
近日,化学学院龙亿涛课题组研究团队在光电限域纳米孔道研究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 “Manipulating and Visualizing the Dynam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within a Confined Quartz Nanopore”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为构建具有良好可逆性和可重复性AIEgens传感测量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团队利用前期提出的纳米孔电化学限域测量思想,针对聚集诱导发光体(AIEgens)发光过程可逆操控这一挑战,探索制备了单个石英纳米孔道限域光电传感界面,直接对纳米孔尖端限域空间内飞升量级AIEgens溶液进行电化学可逆调控,使得AIE发光体在限域尖端和非限域空间之间以1.4 μm/s-2.2 μm/s的速度往复运动,从而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动态聚集诱导发光过程的动态可逆操控。同时,利用瞬态电化学-荧光联用技术,实时同步监测了聚集诱导发光体在限域空间可逆变化过程。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光电纳米孔道高空间分辨的特性,将AIEgens电化学可控地注入到单个细胞中,应用于非水溶性AIEgens分子的单个活细胞荧光成像分析。
该论文由化学学院青年教师应佚伦副研究员带领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李缘杰,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完成,梅菊副教授全力帮助了AIE分子的制备合成,课题设计和测量机制上得到了田禾院士及龙亿涛教授的悉心指导。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项目资助。
原文连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832-y。
![]() |
![]() |
![]() |
![]() |
- 2019-02-13 【创新前沿】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再出新成果[图文]
- 2019-01-28 化学学院召开四届四次教代会、工代会暨迎新活动[图文]
- 2019-01-22 【创新前沿】《自然-通讯》报道我校抗耐药菌活性化合物相关研究进展[图文]
- 2019-01-21 田禾院士当选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图文]
- 2019-01-07 【创新前沿】Chemical Science报道我校在卟啉类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新进展[图文]
- 2018-12-29 化学学院开展研究生党支部优化设置工作[图文]
- 2018-12-26 化学学院召开教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图文]
- 2018-12-24 “梅雅博论”第十八期:姜庆超博士谈大数据时代中的“深度学习”[图文]
- 2018-12-24 华理工科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图文]
- 2018-12-20 【创新前沿】我校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再获新突破[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