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华东理工大学2025届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举行,来自长三角以及山东等地的250多家用人单位带来两千多个用人岗位,全力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中央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财经,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青年报》、第一教育、上海徐汇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原发报道。本篇选取了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中央电视台】今年春招,就业形势有何变化?
【上海教育电视台】今年春招这类人才很“吃香” 转场招聘会四分之一企业设AI相关岗位
《解放日报》AI专业毕业生期望年薪18万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昨天下午,2025届毕业生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因下雨从华东理工大学大操场移至体育馆内。
记者看到,主入口外堆满了雨伞,场馆内摩肩接踵。001号至010号的10个展位,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行业板块,被大批学子围得水泄不通。从集成电路、AI到生物医药,这三大先导产业的招聘单位占比六成。
作为华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罗天宝也是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我们专业这一届50人,除了三成左右选择深造,直接就业的算是进度比较快的。”其实,当天招聘会之前,罗天宝已经与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签下了三方协议,所以心态轻松,只精准投放了1份简历,应聘一家本地人工智能企业的AI解决方案岗位。罗天宝坦言,在已签约状态下,自己的薪酬预期是税前年薪18万元,上班作息是“955”或“965”,最好朝九晚五、一周五天。
事实上,从AI到芯片,重点行业就业市场对应届生开出了很具吸引力的待遇。一家汽车电子、机器人行业领域的传感器企业告诉记者,他们现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月薪达8000元至1.2万元,同时有五险一金和年终奖。另一家设备龙头企业中微半导体的人事代表则表示,此次招聘对象为2025届和2024届毕业生,而实习岗的招聘对象则为2025届毕业生、2026届及以后的在校生,部分岗位有转正机会,可提前锁定明年校招。
而生物医药板块,设岗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近30家,比前两大行业更多。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表示,学校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都与生物医药对口,应届的本硕博毕业生达2000人量级,其中大量研究生已落实就业意向。当天,招聘现场共提供2000余个用人需求,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大类。据统计,参会人次超过3000,用人单位总计收到简历逾2万份。
当天,上海化学工业区、陆家嘴金融城、临港新片区、金山碳谷绿湾、杭州萧山及绍兴等地和园区发挥集群优势,纷纷组团进校招聘。4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将联合举办上海西南五校“名校名企优才”春季大型联合招聘会,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本文刊于2025年3月13日解放日报07版上海
《文汇报》“科技”“大厂”成吸引毕业生关键
本报记者 吴金娇
“金山区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配套成熟,可拎包入住,最长可入住5年”“博士年薪45万元起,七险一金,四星级员工食堂”“应届高校毕业生可领取生活补贴,按照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的标准发放”……昨天,上海春雨绵绵,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体育馆内气氛火热。该校2025届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上,全国各地250余家企业带来2000多个用人需求,“科技”“大厂”成为吸引年轻学子的关键词。
记者在现场发现,本次招聘会上,长三角城市企业占三分之一,三大先导产业企业占比约六成。为吸引优秀人才,上海化学工业区、陆家嘴金融城、临港新片区、金山碳谷绿湾以及杭州萧山、绍兴等地方、园区发挥集群优势,“组团”来揽才。
金诗晴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2025届博士毕业生。去年11月底,她已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但她想“再看看”。本次招聘会上,她只锁定了一个目标,就是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巴斯夫不仅是大厂,而且研发岗位和我的研究方向更契合,我还是想给自己争取个机会。”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牛雪晴则注意到杭州萧山的引才计划海报。海报称,在萧山工作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博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3万元补助,本科毕业生给予一次性2万元补助。牛雪晴说,她的求职目标锁定在长三角,首选城市是上海,但也不想错过其他城市的好机会。
记者现场发现,本次招聘会上,萧山有20多家企业来“招兵买马”,绍兴则有30多家企业“组团”而来。除了长三角地区企业积极引才,西部地区的企业也在发力。新疆天池能源有限公司多年参加华东理工大学校园招聘会,这次带来50多人的岗位需求,并有不错的薪资待遇。据悉,该公司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年薪约在15万元至22万元,硕士毕业生年薪在20万元至31万元,博士生的起薪达到45万元。此外,丰富的补贴和住宿、食堂、运动福利让华东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陈俊辰颇为心动。
“除了将上海作为就业首选城市,今年有不少毕业生将上海周边的新一线城市列入求职计划。”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介绍,“两新两大”(即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领域企业不仅是毕业生的求职首选,也与学校的学科布局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高度匹配。据悉,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药学院、化学院本硕博2025届毕业生规模超2000人。其中,近半硕士应届毕业生已经落实毕业去向。
“目前学校正积极行动,切实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全面排摸和精准帮扶,全力推动2025届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周全华透露,近期学校不仅将组织上海电气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中微半导体等知名企业到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还将积极拓展外省市就业市场,将组织合肥、南通等地组团来校招聘,持续推动校园招聘提质升级。
本文刊于2025年3月13日文汇报7版教卫
《劳动报》外地企业组团揽才,福利政策诚意满满
劳动报记者 郭娜
本报讯 昨日,华东理工大学举办2025届毕业生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250余家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记者在现场看到,为吸引人才,外地企业都提供了非常有诚意的福利政策。
此次招聘会共提供了2000余个用人需求,招聘专业以化工、化学、材料、生物、药学等为主,囊括该校所有专业大类。上海化学工业区、陆家嘴金融城、临港新片区、金山碳谷绿湾、杭州萧山、绍兴等地方、园区发挥集群优势,组团招聘,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应届毕业生。
“最近几乎周周在跑招聘会。”在现场,记者遇到了来自上海有机所的两位研究生同学。“我主要关注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目前对薪资和福利待遇不太挑,主要是想留在上海,比较看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小李同学说。
有人想留在上海,也有不少人选择“走出去”。来自华理商学院的侯宇辉和卫奥冉两位同学刚刚签约了外地企业。“我签了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做财务管理,虽然我老家不是浙江的,但是杭州很吸引我。”侯宇辉说。卫奥冉是安徽人,他选择了位于合肥市的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待回到熟悉的地方开始新生活。
除了不低于上海的薪酬,吸引侯宇辉和卫奥冉的还有当地的人才政策,“我到杭州以后,可以申领6万元人才补贴。”“合肥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告诉记者,这届毕业生就业趋势是倾向于新一线城市。“比如宁波、绍兴等地,特别是最近人气很旺的杭州,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吸引了很多毕业生,当地政府的人才补贴力度较大。”周全华说,绍兴组团来了近30家企业,萧山有20多家企业,都聚焦在人工智能、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招聘的外地企业都将当地吸引人才的福利政策明明白白地写在海报上。比如,杭州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化工/材料方向的毕业生,除了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外,萧山还将给予高校毕业生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一次性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工作满三年后再给予一次性2万元至5万元补助;每户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可发放3年;三年内最高3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实习期间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津贴,最长补助6个月;青荷驿站七天的免费酒店住宿。
“我们引导毕业生面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就业,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外省市就业市场,近期将组织合肥、南通等地组团招聘。”周全华介绍,后续,学校还将组织上海电气集团、中广核、东华科技等知名企业举办线下招聘活动。4月2日,还将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召开的上海西南五校“名校名企优才”春季大型联合招聘会,确保就业岗位充分供给。
《青年报》春招火了 长三角企业组团揽才
校园春招正伴着“金三银四”的时节如约而至,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学校“两新两大”战略布局,华东理工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3月12日下午在徐汇校区举行,250余家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最近,‘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的出圈,让许多毕业生对长三角企业倍增好感,寻找市场新机遇的眼光比以前放长远了。”华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告诉青年报记者。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企业招聘岗位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大类
虽然天气有些阴冷,还下着雨,但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本硕博应届毕业生都想把握好春招的机会。
250家企业中,上海化学工业区、陆家嘴金融城、临港新片区、金山碳谷绿湾、杭州萧山、绍兴等地方、园区发挥集群优势,纷纷组团来校招聘。现场提供2000余个用人需求,招聘专业以化工、化学、材料、生物、药学、机械、信息、文商等为主,囊括华理所有专业大类,吸引了众多校内应届毕业生。
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就业,加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要的适配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毕业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建设、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此次招聘会围绕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和学校“两新两大”战略布局,邀请了一大批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等多家知名企业参会。
华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说,此次,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相关企业数量占比约60%。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数量尤为突出,这也与华理学科有着高关联度。“我们的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每年培养超2000名本硕博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在这些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大健康、大安全都是华理主要的学科发展方向。
从招聘需求量来看,相对保持动态平衡,这主要得益于一些企业虽然在传统岗位有所缩减,但正通过增设新兴岗位实现转型。例如,浙江世界五百强企业荣盛控股集团,以石油化工材料为核心业务,如今新增了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成为智能化升级的典型代表。
记者在现场看到,招聘海报上招聘岗位除人力管培生、法务、研发、商务管培、翻译外,还有“智能管理”岗位,其中包括大数据开发、定制化数智化等。
长三角企业组团来沪招聘人才
杭州“六小龙”企业的出圈,也进一步带火了长三角企业的热度。周全华发现,除了留在上海,这一届毕业生的就业趋势要倾向于新一线城市。
“比如宁波、绍兴等地,特别是最近人气很旺的杭州,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吸引了很多毕业生,当地政府的人才补贴力度也比较大。”此次招聘会,长三角企业占到了六成多,其中,绍兴组团来了近30家企业,萧山来了20多家企业,基本上都是聚焦在人工智能、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些城市除了企业福利,政府方面还有相关人才政策,可以说,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这也进一步让同学们把眼光放宽放远。
“我签了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做财务管理,虽然我老家不是浙江的,但是杭州很吸引我。”来自华理商学院的侯宇辉说。同为商学院的学生卫奥冉是安徽人,他选择了位于合肥市的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期待回到熟悉的地方开始追梦。
高质量的招聘岗位调动了毕业生的应聘热情,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动频繁,现场招聘活动效果良好。据统计,参会人次超过3000人,用人单位总计收到简历2万余份。
设就业服务功能区为求职“上大分”
招聘会现场还设立了全新升级的就业服务功能区,“简历指导”一键解锁简历秘籍,“AI面试体验”提前感受未来面试,“求职形象加分区”助力秒变职场达人,“就业服务区”“政府宣介区”等由多位校内外职业指导老师现场“坐诊”,为毕业生求职“上大分”。
“不少学生在撰写简历时过于求全反而淹没了重点信息,同时,学生要注意简历内容与所投岗位的匹配性,这样才容易被HR选中。”化工学院就业辅导员周夏青和郭佳龙说道。此外,还有不少学院毕业班辅导员也来到现场,指导毕业生进行简历投递,并主动向对口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我们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也在引导毕业生面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建设、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外省市就业市场,近期将组织合肥、奉贤、南通等地组团来校招聘,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挖掘更多就业信息和岗位资源,持续推动校园招聘提质升级。”据周全华副主任介绍,后续,学校还将组织上海电气集团、中广核、东华科技等知名企业举办线下招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