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阿里云、阿里控股、华为,这些“大厂”Offer全部在手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张静轩获得3个著名大厂Offer,目前已签约阿里云公司。她的求职路,可以给广大学子带来怎样的启示?我们和她聊了聊。
※ 拥抱意料之外,学生本就高度可塑 ※
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张静轩以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学院编程专业之类,想都没想直接第一志愿。结果,开学第一天,她惊讶地发现:要去“商学院”报到。当时,张静轩心想“要完了”,高中政治的政治、经济、哲学三模块,经济最是她避之唯恐不及的。中学时,她还觉得经济学“谈钱”很功利,与义务奉献、淡泊名利的自我形象格格不入。
但在学习中,张静轩在大学阶段重新认识了商科。通过严谨的计算和逻辑过程,我们通过经济学理论“做出更优决策”,也必须通过分析提出管理启示,具有实用价值,恰好满足她“实现社会价值”的心理需要。
大学第一年,张静轩不仅认真学了,还学进去了。大二开学时,她就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让她意识到,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求职中,张静轩被问到“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张静轩便分享了这个误入商科的、却体现出自己学习力的经历。互联网“大厂”技术人时常需要跟随时代的前沿,比如大模型、人工智能、云服务等,企业也时常需要抓住新风口,才能获得新突破。
“在洋洋水平差不多的毕业生中,企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那些对新知识吸收能力强的同学。所以,当你正少年,做错选择并不可怕,请勇敢地去拥抱人生的不如预期。你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比你的阴差阳错更有说服力。即使没有柳暗花明,也会更明白‘我不想做什么’,从而调整出更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张静轩这般分享自己的感悟。
暖暖公益年会表演手语舞。
※ 探索当需实践,抓住每一个成长机会 ※
张静轩记得,阿里面试官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和你一同竞争这个岗位的,有很多985甚至学历更高的同学,请问你觉得,你有什么特质,让我们选择你?”
“我在这场面试前,基本上已经有过近10份工作,我有区别于校园的认知,比如如何应对客户的需求、工作的压力,以及做最有利于企业的方案等等。”最后,她通过了面试。
“实践,着实是能快速巩固课本知识,并补充现实经验的极佳社会课程。”张静轩就此想对大学生说,别只待在课本世界里,尝试去用活这些知识,去参加竞赛、社会实践、实习等,积累实战经验。
彼时,大一还什么都没学的张静轩就去麦当劳当服务员,在星巴克做咖啡师,感受学习了大企业的培养机制、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之后在课上,她也能更好地吸收相关商业知识。
大二学了一点商科基础,她就参加了“互联网+”比赛,做商业计划,参加模拟决策的赛事。后来,真的有工作找到她,专门给公司的产品做营销方案。她还获得了第一份实习,去做行研相关的工作。大三开始学习数据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她就参与了导师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参加了数据分析的各种比赛,并继续实习。大四保研后,她参加字节跳动的实习,打比赛,写毕业论文,日子过得无比充实。
华理和银联联办的智慧支付挑战赛决赛答辩现场。
※ 赛道上定向跑,跨过门槛就是海阔天空 ※
在字节跳动和阿里的实习,被张静轩视为跨越的两大门槛。
第一次参加字节跳动面试是在大三上学期,她作为技术“菜鸟”让自己和面试官都全程痛苦。没接触过的,就是不会啊。但大四,第二次面试字节跳动,我凭借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据分析硬实力,成功入选。数学建模是张静轩已经坚持了10年的事,几乎每一次比赛都去参加。而第一次面试失败让我痛定思痛,开始研究互联网“大厂”到底需要什么数据分析相关的硬实力。
这些有技术门槛的“大厂”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定向努力。如果之前的大学生活一直在“旷野”上撒欢,那一旦想要一份“大厂”的工作以后,就要跑上“赛道”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她时常帮助导师完成项目和研究,大大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她还去leetcode上刷了一些算法题目。终于,我能够回答面试官对她简历细节挖掘,以及逻辑思维和编程题目,拿到了第一份大厂实习。而读研之后,她想,要不要去试试看“BAT”。
第一次面试阿里也是同样的失败,倒在了“三面”。于是,又一次“刻意定向”努力开始了。她去B站实习,发现自己数据分析,SQL编程的短板非常明显,又在去投快手实习时特意反问了SQL能力,收到了“很差”的答复。但张静轩没有气馁,在确定了病症后,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一段时间后,SQL编程对张静轩来说已然可以得心应手。
拿到阿里控股的实习之后,一切突然变得容易了起来。进入做数据分析的工作,完全没有适应困难,而且经常获得肯定褒奖,转正答辩被反馈表现最好,顺利拿到了转正资格。再去秋招的时候,张静轩就有了很大的底气,不仅有转正意向的靠山,简历通过率也特别高。
“我可以做出自由选择,找更有竞争力或更喜欢的公司前往面试。长期的面试经验让我松弛自如地回答面试官的所有问题。”阿里控股、阿里云、华为,是张静轩秋招季唯一投递并参加面试的3家企业,拿到了100%的offer收获率。
张静轩特别提醒,一个人的自信表达是通过长期刻意努力而形成的。当大学里大家都害怕演讲的日子里,作为一个I人,她每次演讲都脱稿甚至无稿即兴,有意锻炼自己“有逻辑地侃侃而谈”的能力。之后再面试时,她感觉自己从一个委屈的受试者,变成了一个和面试官真诚谈话的未来同事了。
开放的心态,行动的探索,定向的练习,都会给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蜕变。张静轩愿与大学生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