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以科研为引领,这个课题组15名应届毕业生已100%就业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刘昕璐   |摄影:   |编辑:   |浏览量:10

春招正酣,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嘉平教授课题组的15名应届毕业生已经实现了100%就业。对他们而言,好就业的最终实现与科研引领点燃内心火苗密切相关。

  == 科研训练里培养家国情怀 ==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嘉平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高分子理论模拟、高分子材料基因组、高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研究。课题组在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组今年共有应届毕业生15人,目前,每一位学生都已拿到了自身满意的Offer。

记者了解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课题组常常积极引导,为学生们厚植家国情怀。每当学生们感到迷茫或懈怠时,课题组的老师们都会及时给予激励,鼓励他们珍惜每一次科研训练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积极关注学科前沿,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

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课题组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让青春岁月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定期的团建和出游,各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为学生们紧张的科研工作带来一丝放松和调节。由此,学生们进一步锻炼各项能力,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了解国家。

早在上一轮秋招中,同学们就重点关注国企央企等重点行业领域。如今,大家签约了中海油、中石化、上海华谊集团、台积电、比亚迪、万华化学、远景科技集团等材料、化工、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其中,国企占比46%。

  == 只有开始才会有结果 ==  

实际上,课题组毕业生们在求职季中也免不了遇到困难和困惑,在此过程中,毕业生们互相帮助,分享求职经验,组团练习面试,成为破解的方式。

签约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的张佳妮表示,找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根据身边的小样本来看,在人才海里“熬”上两三个月,大家最终都会找到不错的归宿。张佳妮也总结出她个人比较受用的几点经验:一是和身边的同学多交流,他们不仅是提供丰富信息的来源,更是互相加油鼓劲的战友。二是在面试实战中积累经验。即使发面试邀请的这家公司你不太想去,但如果面试的成本不高,也完全可以和面试官坐下来聊聊。三是照顾好自己。精神压力会反映在身体健康上,大大小小的毛病都会找上门。尽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状态。

“谢谢课题组的老师,在繁忙的科研教学工作中,老师依旧抽时间关心我们的就业情况,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提供宝贵的建议。谢谢身边的同学们,在互相支持鼓励的氛围里,大家一起完美完成求职之旅。”张佳妮说道。

打算在比亚迪担任内外饰工程师的郭其在一开始找工作时是迷茫的,但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还是拿到了满意的Offer。“我强迫自己先做一份能拿得出手的简历,前期在准备简历以及自我介绍阶段也一直没有信心,但随着简历一版一版完善,经历过很多面试,并在面试中不断总结经验,我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了。”

在接到面试邀请的时候,郭其会重点了解一下企业文化以及公司的主要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确定了自己以后想去哪里,往哪个方向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开始才会有结果,不要让畏惧的情绪成为阻碍自己的绊脚石,在这个过程中去修改,去完善,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郭其说道。

签约远景科技集团的张世钊一直感恩课题组给了自己接触最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并学习到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速材料的研发。正是凭借在课题组学到的这些知识,他找到了和课题相关度很高的工作,“我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极其关注的新能源领域发光光热,将在课题组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更加实际的场景中去。”

同样是在科研中,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新范式,在材料领域的潜力和价值,已签约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曹书鉴十分渴望将这些学术成果应用于未来工作中,为国家海洋石油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青春贡献。‍

原文来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  |  发表时间:2024-04-13  | 作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