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小分子聚合大梦想,华理女教授获评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刘昕璐 张婷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从服装面料聚酯纤维,到各类饮料、食品、化妆品的包装材料,聚合物改变生活。其中的重要大类——聚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也正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赵玲教授的科研起点和深耕多年的科研对象。

30多年来,赵玲参加了大型聚酯国产化、柔性化、高性能化的一系列重要研发工作,见证了中国从聚酯技术引进到自主国产,进一步发展为世界产量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国,也让她在日复一日地坚持聚合物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研发后收获一路璀璨。最近,赵玲获评2023年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小小的分子,聚合着大大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成为聚合物新材料技术全球领先的国家。”赵玲说。

结缘聚合 ,为重大攻关注入“她”力量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全球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近5年,赵玲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合物材料的轻量化技术”以及包括中石化碳纤维、等规聚丁烯-1、聚烯烃弹性体等“十条龙”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产学研合作项目20多项,攻克了聚合物的工程化、轻量化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制的流场结构化新型高效反应器和聚合物脱挥设备、开发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聚合物新工艺和新装备均已成功实现工业应用。

赵玲介绍,将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未反应的单体、溶剂等小分子脱除才能制备出高分子量和高品质的聚合物产品,而小分子进入到聚合物中进行发泡膨胀则是实现聚合物材料减重减量的最直接途径。

“我们团队的研究特色是小分子‘进’‘出’聚合物,一方面让小分子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从高黏聚合物体系中分离出来,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让二氧化碳、氮气等小分子可控地进入聚合物中,定制出轻量化和功能化的聚合物微孔材料。”赵玲说。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可控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就是团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成果实现了从发泡专有原料、短流程发泡工艺、高效发泡装备到高性能产品及其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突破,目前已建成60多套工业装置,系列聚合物发泡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天线、风力发电叶片夹芯材料、高端高弹鞋材、低介电PCB板等领域,先后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第二十四届中国优秀专利奖。

教书育人 ,培养工程人才绽芬芳  

卓越工程人才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中枢力量,如何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人才?作为一名工科教师,赵玲特别注重将科研创新资源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资源,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赋能工程人才培养。她参与的教改项目,先后获得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无论有多忙,赵玲都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每年她都会去奉贤校区为本科生讲授48学时的化工专业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她指导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达上百人,她也被学生誉为良师益友。

赵玲善于把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她将聚酯工程开发成果转化成工程硕士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案例,并借助自己出色的产学研合作,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及上海市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50多人次。

化工学院师资博士后陈弋翀就是典型代表。“从本科时的‘大创’项目开始,赵老师一直指导我们的创赛项目,既有对项目的方向性指导,也有产品下游应用企业的资源对接。”陈弋翀说:“赵老师特别强调,化工的研究生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做科研,唯有如此,才能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切实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学生们取得的成绩总是令赵玲异常开心:曾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的李磊博士,凭借着出色的综合能力,已是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院合成材料所高级主管,2023年获得中石化“青年科技精英赛”第一名;姜修磊博士和包锦标博士创办了超临界流体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微孔发泡材料的企业,其中,申赛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快速成长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李大超博士和陈礼科博士在陶氏、药明康德等知名企业快速成长为高级科学家,带领团队开发出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赵玲非常重视团队建设,鼓励团队老师形成各自科研工作特色鲜明的“标识符”,让年轻老师独当一面,迅速成长起来。‍

原文来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  |  发表时间:2024-04-09  | 作者:刘昕璐 张婷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