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瞄准社会发展需求,沪上高校“上新”新专业!学什么,如何培养?解读来了!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郭娜   |摄影:图虫   |编辑:   |浏览量:10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沪上高校新增不少新专业。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迎来新一轮调整。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高校纷纷新增本科专业,面向2024年考生招生。

工学、教育学、经济学专业点增加数居前三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

总体来看,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1802个,占比53.17%。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据了解,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由高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其中,国控专业和首次在高校设立的新专业需教育部审批,其他专业的增设、撤销或者调整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记者了解到,这一轮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涉及沪上部属高校的35个专业、地方高校的12个专业,以及上海海关学院1个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新专业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健康科学与技术、华东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材料、上海体育大学的足球运动。

“新专业”瞄准高精尖和紧缺人才培养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工学类专业“健康科学与技术”,隶属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学校介绍,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引领人类未来健康科技创新的战略型领军人才。专业面向人类健康全生命周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与生物信息、基因技术、预防医学、运动转化医学等知识内容的交叉融合,研究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卫生因素等对居民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规律,探索生命从孕育、成长到衰老的全过程健康规律,致力于引领“全周期主动健康领域技术”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健康检测设备研发,开展慢病进行智能化监测,实现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开展健康模型预测、健康数据管理,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精准医疗;或在公共卫生领域为政策制定、多样化管理发挥专业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此次“上新”的电子信息材料新专业,则瞄准培养 “高精尖缺”人才。据了解,该校充分发挥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的专业优势与“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关联性强的特点,着手申请建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培养以电子信息材料研制和应用为特色,能够在相关材料的合成、结构设计、成型加工及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现已将电子信息材料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专业之一,大力支持专业的建设发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通过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特殊人才特聘的制度;加强专业核心课、工程实践课程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等举措来助力新专业的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表示,希望能够构建既掌握材料基础知识又通晓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工艺流程、开发以及应用的专业系统知识人才培养的体系。瞄准该类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和技术问题瓶颈,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聚焦电子信息材料、封装材料等方向,构筑“1+N”产学研协作培养本硕博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这些新增和国控专业值得关注

除了首次设立的新专业,此次还有其他高校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增设了专业。比如,复旦大学增设运动训练,学位授予为教育学;同济大学新增传播学,学位授予为文学;上海交通大学增设化学生物学;上海财经大学增设数字经济;上海理工大学增设生物技术专业;上海海洋大学增设人工智能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华东政法大学增设司法鉴定学;上海电机学院增设机器人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增设应用物理学;上海立达学院增设类数字经济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劳动报记者从上海健康医学院了解到,该校获批新增了新增康复工程本科新专业。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

“康复工程是一门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医工交叉学科,是支撑老龄化社会与人民生命健康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永久性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康复工程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康复工程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与康复医学医工交叉的高级专门人才,设计、研发及应用相关的现代康复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帮助失能老人、残疾人及伤病人等功能障碍者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目前中国康复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学校将扎实做好人才培养调研,系统梳理、配置各项教学条件,不断深化医工交叉新兴学科建设。

“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显示了国家对护理学类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是大健康发展的必然,更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机遇的一个契机。”上海健康医学院表示,学校将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深化护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培养具有与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素养的新型护理人才。

原文来源: 劳动观察  |  发表时间:2024-03-26  | 作者:郭娜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