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上海市政协委员安琦:让上海改造及新建的街区留住历史和文化记忆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任鹏 颜维琦   |摄影:   |编辑:   |浏览量:10

“上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老城区拆建、新建城区,市区面积已经扩大了很多倍,如何让改建及新建的街区更具文化和历史感尤为重要。”上海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安琦在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建议,要在改建和新建的街区适当位置采取措施,以设置标识牌等形式留住这块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安琦表示,上海在保护历史和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体现在老城区,很多老的建筑作为保护对象进行了保护,一般也都会设置铭牌进行简单的说明,甚至有些建筑内还有关于这栋建筑的历史介绍。但在老城区,拆建部分以及新建街区,已经很难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感觉了,和内地的其他城市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在老城区拆掉的老建筑都是经文物部门确定没有保护价值的,但也承载了上海的一些记忆。”安琦认为,在新建的街区大多是通过拆掉一些老建筑、老工厂、老村庄等之后建设的,也还是有历史和文化的。因此,拆掉的老建筑不应该从历史中消失,应该以让其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了让生活在上海的居民以及外来的访问者,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安琦提出,建议由上海市政府组织街道等基层单位,对改建后的老城区进行摸排,重点调查那些被拆掉的老建筑、老小区、老单位,对于这块地方曾经的历史、建筑、文化、人物、习俗等有关历史和文化的资料进行整理。

无论这些地方现在改造成高楼大厦、高架路,还是新社区、新街道、新商场,都想办法在原来的适当位置上树立标识牌、标识墙、标识碑等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在标识上说明这块地方曾经的过去,形成历史和文化的记忆,让人走进这块地方,不仅仅是看到现代化的新街区,同时产生历史和文化感。

安琦还建议,上海市政府组织街道等基层单位,对新建街区进行摸排,收集、编写这些地块地方曾经的历史资料,并以上述标识牌、标识墙、标识碑等形式,在其合适的地方设立,形成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让人感到这些新的街区也是有文化和历史的,尽管这些历史并不是很长,但也会产生历史感。特别是有些新建街区原来就是郊区的村庄或农田,就把这些村庄的历史和文化简单介绍一下,这也将会十分有意义。

“希望上海制定相关文件规定,在今后改造及新建街区的工程中,在完成施工后,都要在适当位置设立标识牌,介绍这块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形成基本惯例,留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安琦说。

原文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发表时间:2024-01-25  | 作者:任鹏 颜维琦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