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钱锋委员:加快工程学科结构调整,创新跨学科培养方式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王烨捷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钱锋日前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提案》。

钱锋指出,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高端领军人才短缺、关键核心产业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亟需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布局、健全跨学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他建议加快工程学科结构调整和专业知识体系再造,探索多元化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跨学科培养方式,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钱锋,受访者供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经济发展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挑战。”钱锋说,我国高校学科设置和布局亟待优化,“我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周期较长,高校对学科专业设置自由度不高,学科专业结构往往滞后于知识更新和实际需求,理论教学及工程实践内容的前沿性仍有欠缺,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工程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无法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

此外,高校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阻碍了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教学资源在学科和专业之间缺少流动和共享。从高校的工程教学来看,工程实践导向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化,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支撑对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校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工程教育仍存在较严重的工科‘理科化’现象。”钱锋指出,工程教育领域“重科研、重论文、轻教学、轻实践”等现象突出,高校现有考核评价机制不利于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钱锋建议加快工程学科结构调整和专业知识体系再造,构建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加快专业知识体系的迭代更新,探索设置前沿性、综合性、学科交叉型、问题导向型和创新创业教育类等课程,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

未来的工程学科,在钱锋眼中应该是这样的:工科生可以修读“工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双学位、主辅修的课程,他们既要掌握工业生产、工艺、控制、装备、研发、质检等专业知识,也要了解物流、法律、环保、安全、项目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他们的导师应该是制造专业与信息技术领域跨学科的“双导师”或“导师组”,学生有机会与不同专业的导师、校企导师等共同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的研究。

原文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发表时间:2023-03-09  | 作者:王烨捷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