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上海】华理酝酿开设“碳中和”本科专业,这场论坛透露碳中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董川峰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华东理工大学新成立的国内首个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酝酿202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在刚刚结束的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 “碳中和及卓越人才培养”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华理朱为宏副校长透露,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瞄准碳中和领域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培育碳中和领域国家级优秀人才,强化碳中和领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华理在碳中和人才的培养上,打破了传统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了独具的优势、专业交叉的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有本科教学的“X+碳中和”,包括环境工程与社会学双学位、能源与经济学双学位专业和储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硕博专业的“X+碳中和”,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生学位点等。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论坛上表示,“双碳”目标实现离不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是第一道工序、科研实践是第二道工序。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和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布局建设了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加快高校'双碳'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化布局。

雷朝滋希望高校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下功夫,为“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构建依托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科研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博士生、硕士生、优秀本科生参与重大项目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大项目、大平台、大工程建设中,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为'双碳'领域培养急需人才。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华东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的一场重要论坛,来自国内外10多所大学的校长,以及海内外“双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产教融合、科技攻关、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思路与举措。论坛采用线上线下,同步面向全球线上直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以“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提出“双碳”是能源重大转型,是一场系统性社会变革,将会引领构建一个全新的“零碳”产业体系。

“目前该领域急需新能源、光伏、风能这方面人才,以及碳资产管理人才和碳交易、碳金融人才。碳市场、碳信贷、碳保险、碳债券是我们未来非常紧缺和欠缺的。只有通过加快低碳行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绿色转型、“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黄震说。

华理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强学科布局,打造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联合实验室等将为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圆桌对话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丁树哲,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吴韬,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玛西娅·弗朗斯,上海交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联合院长赵晓蕾主任等6位专家学者围绕“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高校实践”与“碳中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两个主题进行研讨。

原文来源: 周到上海  |  发表时间:2022-11-01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