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江南首届“中国文化线路十人谈”论坛在华理举行

稿件来源:艺术学院   |作者:王晶瑜   |摄影:艺术学院   |编辑:远芳   |浏览量:1249

艺术学院艺术学院

为中国文化线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献策献力,力争实现引领文化线路学术进步,促进沿线城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路平工作室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支持的“听见·江南首届‘中国文化线路十人谈’论坛”11月27号在华东理工大学晨园举行。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为宏,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翁伟民,虹口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党委书记赵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以及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朱为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文化线路不仅地形地貌变化极大,自然风光也各具特色,风土人情多姿多彩,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人员互动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他希望此次活动通过对文化线路保护和开发相关政策的权威解读,对前沿理念和重点问题的深入探讨,对融合技术创新成果的交流展示,实现思想的交融、资源的整合、价值的共享,有力推动中国文化线路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翁伟民在致辞中表示,文化线路作为文化遗产的新类型要求人类从新的视角认识和看待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媒体在推动大运河的建设,加强运河沿线城市形象,增进沿线城市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今后愿意同各方专业力量合作,一起助力城市文化品牌的推广,一起借着中国文化线路宣传这个项目,把更多的人文经典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一座城市正在更新、正在焕发活力的文化制度。

专家们从多角度、全视角解码江南文化线路。从文化遗产活化、文化基因解码、文化基因应用等方面深度解读“走向共同富裕,新时代起点上的文化线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甬围绕“遗产线路保护活化与区域发展”的主题,从文化线路的定义和特征、文化线路视角下南粤古驿道的历史与价值、古驿道保护活化实践与乡村振兴3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堂关于文化线路“生命体”的哲学思考。她指出,文化线路的保护不是简单的遗产对象的扩展,而是织补地域历史文化脉络,重构魅力地理-文化空间,重建和谐人-地关系的重要契机。要以单体保护走向区域协同保护与发展、以文化线路保护推动乡村振兴、从精英保护到共同缔造。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梳理了所从事的工作跟文化线路有关的案例,也带来了对江南文化线路的深度思考。他特别提到了江南文化中的咖啡,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他重点讲述了江南文化的发展与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诞生、江南文化与文化线路的关系,尤其从江南的文学与美学、大运河与江南文化、江南的方言、江南的水乡、江南的美食等为切入点,为文化线路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视角。同时,他向在座的青年学者发出邀约,希望文化线路的研究学者更加关注研究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他指出,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一个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也为未来我们的发展服务,文化是包罗万象的,空间非常大。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杰以“移民视野下闽台古道时间演变与保护研究”为题,从闽台文化的魅力入手提出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福建的文化谱系?一个省份的传统建筑、聚落缘何风格多样?散落的缤纷的聚落、传统建筑用什么加以串联?如何整体保护?如何复兴发展?随后其以文化线路为切入点分享了研究团队过去4年的研究成果,对福温古道(闽地)线性文化景观作了系统的参数化解读。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姚子刚以对中国城镇快速发展的40年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作了“大运河沿线特色历史城镇活力再生与魅力重塑”的专题分享。他指出,在全球化视角下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中,将更多依托不同国家各自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跨域重构整合的方式,促进国家整体形象构建,推动文化品牌的创新塑造。并以大运河文化带的千年宝藏为切入点提出:对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历史城镇及传统聚落,应以“运河为带,聚落为珠;遗珠拾粹,以珠带面;珠连玉带,全域重构”为整体思路展开研究。他对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南北中枢、文化核心南阳古镇案例的全面分享也让大家坚信:大运河是融汇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拥有自强不息的血脉基因,是全人类全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将勾勒独具中国智慧的国家形象,又是面向世界的文化品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新建,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林祖锐,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了论坛并作题为“文化线路视野下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与整体性保护发展研究”的专题讲座。

在圆桌论坛阶段,专家学者们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讨论,并与现场嘉宾们一起分享了对于中国文化线路的理解,力争实现引领文化线路学术进步,促进沿线城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集聚了来自著名高校、政府机关和商业机构等在文化线路相关领域的人物,会上不乏学者们之间的精彩观点和激烈碰撞,力争实现引领文化线路学术进步,促进沿线城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09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