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在清晰的发展蓝图里踏上新征程

上海高校师生:用实际行动与祖国同频共振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刘昕璐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496

华师大科创团队。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东华大学引导青年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持续跟进学,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市委全会上通过的两份重磅文件振奋人心。在这张清晰的蓝图里,要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青年师生们大有可为,大家正满怀强国信心,积蓄底气和力量,用一波波实际行动回应奋斗的青春如何与祖国同频共振。

一种共识

切实把全会精神的学习

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成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复旦大学党委近日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开展宣讲集体备课,用成立复旦大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的方式,对二级单位开展全覆盖宣讲。与此同时,将把全会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把全会精神的学习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一种共识。

“身在高校教育系统,深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综合性大学,始终围绕国家需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倪炜如是说。

东华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团学工作视野内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工作项目,历时20余载,不断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以“青马工程”培养体系为抓手,从基层团支部、各级团学骨干、思想政治类社团等三个群体入手,引导青年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持续跟进学,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

在校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已经组织了各成员分组分段精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通过看新政策新目标,开展学习和讨论。00后的李瑶是东华大学青马工程团学骨干培训班的优秀学员,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她对青年的使命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定目标、踏实实干、创新发展是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所提到的话语,也启发我们要坚定目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我们享受这么美好的新时代之时,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也很重,我们要领会新时代的新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新征程积蓄底气和力量,勇担责任,不断成长为更优秀的青年领袖。”

一份答卷

使命感就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敢拼敢闯交出科技创新“新答卷”

“很难想象,几个头发丝粗细的小孔,却是制约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科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科学技术一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基石,只有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国家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国际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

这几天,“顶级双创赛事!华东师大连续三年夺金”成为校园内师生们“奔走相告”的喜讯。“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市委全会也强调,要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大青年人才集聚、培养力度。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培养敢闯会创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我们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朱文佳认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也是为科技强国战略储才蓄能、汇聚智慧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达成’的目标,打造‘通识课程+特色课程+专创融合+拓展课程’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一体化全景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双创人才培养全要素、全过程评测跟踪体系,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同时,立足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实践聚集地,形成系列品牌,涵育具有‘教育家情怀、企业家精神’的师大特色双创文化,培养造就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朱文佳介绍道。

蒋其麟是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也是此次双创赛事金奖项目“做激光高端制造领域的ASML—超快激光极端制造的领航者”的负责人。在实验室四年多的学习,让蒋其麟明白,科研之路是一条艰辛但是又负有使命感的道路,艰辛是因为要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领域进行学习与研究,使命感是因为可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今年,蒋其麟团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团队有幸将多年的技术成果带到了舞台上展示给全球的观众,也一睹了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发展。“我们研究的是飞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技术。很难想象,几个头发丝粗细的小孔,却是制约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科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科学技术一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基石,只有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国家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在国际上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

90后的蒋其麟由衷地感到,这一代年轻人是国家最新鲜的血液,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在国家的发展中就是应该身先士卒,敢拼敢闯,不惧艰险,国家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在城市的东北角,上海理工大学协同上海交大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联影公司等共7家合作伙伴共同申报组建的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最近正式落户上海理工大学。从医疗需求出发,瞄准高端医疗装备技术前沿,实现模式创新,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并在服务医疗装备行业的过程中培养高端医疗装备复合人才,以期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交出科技创新“新答卷”。

在浦东,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扎根这片热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章教授说,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要积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激发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再上新台阶。

原文来源: 青年报  |  发表时间:2020-12-01  | 作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 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12/01/content_112189.html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3日